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转折点,具有深远的影响力。
——毛泽东《对于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选举问题的看法》(1945年6月30日)
遵义是一个充满历史意义的地点。遵义会议成功地纠正了第三次“左”倾路线的错误,这一关键时刻在极端困难的背景下,毛主席果断地调整了革命的方向,从而使得革命事业逐渐走向胜利。这次会议对我党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影响,使得遵义的会议场所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纪念地。
——周恩来《对文艺、出版与宣传工作的看法》(1971年5月)
第五次反“围剿”局势愈发恶化,所采取的军事策略完全是一种外来的教条,这摒弃了苏区在反“围剿”中积累的宝贵经验。我们照搬世界大战中的战斗方法,执行堡垒战和快速突击战,而完全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具体情况,结果导致了惨重的损失。军事上的教条主义,加上其他领域的盲从思维,使得革命遭受了惨痛的失败,直至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,在毛主席的领导下,这一系列错误的军事决策才得以终止。
展开剩余71%——朱德《在编写红军一军团历史座谈会上的发言》(1944年)
1935年1月,遵义会议出乎意料地撤换了“左”倾机会主义者的领导职务,明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和全军中的核心领导地位,成功挽救了当时风雨飘摇的革命事业,保全了我们党的生存与发展,也为红军注入了新的生机。
——陈云《坚持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》(1977年9月28日)
如果没有遵义会议,红军在李德和博古的错误领导下必将面临散伙的危机,党中央的领导层和大量干部都将遭受严重打击。遵义会议的召开在紧要关头有效地挽救了党与红军的命运。
——张闻天《从福建事变到遵义会议》(1943年12月16日)
由于长征的军事计划完全失误,导致军队面临消灭的危险。正因为遵义会议的召开,毛主席成功挽救了党和军队的存续。教条宗派的主导地位开始走向结束,根本性的问题也基本得到解决,组织机构也随之进行了重要的调整。
——秦邦宪(博古)《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》(1943年11月13日)
我自1934年1月参加了六届五中全会,期间经历了重病,几乎丧命,因此长期住院未能参与工作,直到长征开始时才被抬着走上了艰苦的征程。当我们长征抵达遵义时,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遵义会议,标志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实力的重大转变,挽救了红军的存亡,也为党注入了新的活力。在遵义会议上,我坚定支持毛主席的决策,并被重新选为正式的政治局委员。
——王稼祥《我的人生经历》(《王稼祥》,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版)
发布于:天津市永华证券-炒股配资网址-股市配资开户-找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